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,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。古人认为兰花“香”、“花”、“叶”三美俱全,又有“气清”、“色清”、“神清”、“韵清”四清,是“理想之美,万化之神奇”。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,据东汉蔡邕《琴操》载:孔子自卫反鲁,隐谷之中,见幽兰独茂,蔚然叹曰:“兰当为王者香”。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,他种兰、爱兰、咏兰,以兰花为寄托,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。后世诗人在咏兰时,也有许多的名句,比如陈子昂的“岁华尽摇落,芳意竟何成”,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,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。
兰花以高洁、清雅、幽香而著称,叶姿优美,花香幽远。自古以来,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,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。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。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,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,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向。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,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古代舞剧以“兰步”、“兰指”为优美动作,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“兰章”,把真挚的友谊叫做“兰交”,把人的芳洁、美慧喻为“兰心蕙质”。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“兰摧玉拆”。
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,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。
四川西北部有着美妙的自然风景,同时也是各种珍稀植物的天堂,100多年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植物爱好者。早期的俄国植物采集家,如尼古拉.普热泽儿瓦斯基和格里高利.普塔宁在19世纪七、八十年代就曾经在这里进行过植物采集。英国人亨利.威尔逊在20世纪初先后三次到四川西北部进行过植物采集。亨利.威尔逊在一本广为流传的畅销书《一个博物学家在中国西部》(伦敦 麦修出版社,1913)中对黄龙进行过描述和记载。这是第一个西方人对黄龙的具体记录。在该书中,亨利.威尔逊将黄龙huanglong 拼写成wang-lung ssu.此外,在该书中还提到一种兰花,书中是这样记录:“在(黄龙)附近的小湖泊周围黄花杓兰十分常见,这种杓兰开黄色花,与生长在北美的美东杓兰十分相似。”
兰科植物之所以会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,是因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,兰科植物是处于进化活跃期的类群。与其他植物相比,兰科植物能够以十分巧妙复杂的方式利用传粉者为自己授粉,此外,它们还广泛的利用真菌为后代提供养份,有时甚至可以为成年植株提供营养。正因为如此,人们常将植物界中的兰科植物和动物界的人类相提并论。
一般来说,只有在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的地方兰科植物才会丰富,因此兰科植物可以作为各种自然环境的指示植物,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。在黄龙的生物遗产中,兰花是最耀眼的明珠之一。经调查整个黄龙景区有兰科植物60多种,仅在3.5 km的黄龙主景区内就有兰花30多种。而且很多是著名观赏种,如黄花杓兰、西藏杓兰、无苞杓兰、广布红门兰、二叶红门兰、独蒜兰及少花虾脊兰等,拥有数量庞大的居群。除此之外还有小花杓兰、巴郎山杓兰、四川杓兰等极小种群分布,使得黄龙景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兰花天堂。
黄龙管理局研究黄龙兰花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内著名刊物《生物多样性》及国际一流刊物《Orchid Review》、《Botanical Journal of Linnean Society》、《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》上,引起了国内外兰花爱好者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。
今天,我们在严格保护、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召开本次“第三届黄龙网络高山兰花节”就是通过“以兰花为媒”,为中外游客展示丰富的黄龙、美丽的黄龙、多彩的黄龙,特别要将黄龙悠久的历史文化、深厚的科研价值、完整的自然生态、精细化的景区管理一一给大家展示出来。